我专家解析黄萎病菌群体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
作者:访客发布时间:2021-06-01 08:10:21分类:农业科研浏览:5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研究团队与国外科研单位合作,解析了黄萎病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以及群体基因组背景下黄萎病菌种群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路径与方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植物病理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陈捷胤研究员介绍,作物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维管束病原真菌,曾与马铃薯晚疫病病原并列为世界头号检疫对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与传播,危害棉花、马铃薯、茄子、向日葵等600多种经济作物,年均损失愈百亿美元。
该研究系统总结了大丽轮枝菌发育形态、定殖维管束、寄主范围与特征、“毒素”致害、微菌核形成、育性及种群结构等七大重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大丽轮枝菌种群结构的分子演替进化过程和主要学术观点,厘清了病原菌不同种群结构之间的遗传发育逻辑和血缘关系;对大丽轮枝菌具有“隐性”有性世代的遗传学假设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解密大丽轮枝菌潜在有性繁殖介导种群结构演化基因组学层面科学问题的技术路径和研究策略;重点介绍了黄萎病菌群体基因组研究涉及的前沿问题,提出了如何利用该团队牵头的“全球黄萎病菌基因组(Verticilli-Omics)”研究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萎病菌种群演化机制的策略,并对今后研究的若干重点难点进行了展望。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欧阳灿彬)
原文链接: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pdf/10.1146/annurev-phyto-020620-121925
- 上一篇:质标所4项饲料基体标准物质顺利获证
- 下一篇:《真菌与食物可持续生产》出版
- 农业科研排行
- 本站介绍
-
- 互博国际hooball斥巨资打造全网最大的普查数据平台.传统玩法数据,精彩纷呈,五人对局,拼牛决胜,紧张刺激,好礼多多,等你来战!为抗疫情影响,hooball手机客户端提供互博国际APP下载,手机客户端安装量达百万级别。
- 文章归档
-
- 2022年8月 (5)
- 2022年7月 (14)
- 2022年6月 (49)
- 2022年5月 (8)
- 2022年3月 (24)
- 2022年2月 (26)
- 2022年1月 (4)
- 2021年12月 (14)
- 2021年11月 (33)
- 2021年10月 (1)
- 2021年6月 (670)
- 2021年5月 (676)
- 2021年4月 (660)
- 2021年3月 (319)
- 2021年2月 (214)
- 2021年1月 (333)
- 2020年12月 (547)
- 2020年11月 (264)
- 2020年10月 (201)
- 2020年9月 (207)
- 2020年8月 (121)
- 2020年7月 (258)
- 2020年6月 (675)
- 2020年5月 (756)
- 2020年4月 (442)
- 2020年3月 (1419)
- 1970年1月 (1)